突破“卡脖子”国家新型显示技术创新中心获得国家科技部批准组件

2022-06-02 来源: 收藏文本




    2021 年 3 月 8 日,“国家新型显示技术创新中心”获得国家科技部批准组建,它或

将彻底改变中国乃至全球显示产业的发展走向。 

    显示领域唯一“国家队” 

    单单从名称看,国家新型显示技术创新中心的“国家队”身份和重要性就显露无疑。

近年来,中国针对新兴产业、新兴技术牵头成立的国家级技术创新机构包括:国家高速列

车技术创新中心、国家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中心,而新成立的国家新型显示技术创新中心

是我国在新型显示领域唯一的国家级技术创新中心。


    无论是高铁、新能源汽车或是新型显示技术,上述国家级技术创新中心有着不少共同

点:一方面,其针对的领域不是基础科学,而是有着明确市场指向的“技术”;另一方

面,企业在这些创新中心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。 

    据了解,“国家新型显示技术创新中心”由广东聚华新型显示研究院牵头申请,正如

“聚华”其名,这家非营利法人机构由 TCL 联合中国新型显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、相关

校、科研院所等单位组建,聚华研究院也是上述技术创新中心的依托及管理运营单位。 

    在科研机制上的创新,是这一创新中心相比众多研究机构的独特之处:作为非营利法

人机构,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不直接从事市场化的产品生产和销售,不与高校争学术之名、

不与企业争产品之利。 

    “国家新型显示技术创新中心”更类似于一个“企业+ 研究机构”的协调机制,它围

绕产业链建立开放协同的创新机制,强化技术扩散与转移转化,建立以企业为主体、市场

为导向、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,辐射形成更加完善的产业创新生态。 

   “卡脖子”的并不仅仅是面板本身 

    在万物智能化物联化的趋势下,新型显示产品需求快速增长,通过 10 多年努力,中

国企业在液晶显示领域已经实 现追赶和超越,建立了规模和竞争优势,产业链加速向中国

转移。在此基础上,中国现在的目标是从显示大国转变为显示强国,在下一代显示领域建

立领先优势,中短期内需要在 OLED、Micro-LED、Mini-LED 等新兴显示技术方面取得突

破,而从中长期看,更需要在工艺、材料、装备等产业链领域夯实基础、形成上下游互相

促进持续创新的局面。 

    显示技术产业是一个产业链的概念,“卡脖子”的常常不在面板生产这个产业链中游

的环节,而是被上游的材料、装备所限制。有行业数据显示,仅仅在面板上游的材料产

业,包括偏光片、玻璃基板、靶材、光掩膜版、光刻胶等产品,近年来没有一项产品的国

产化率超过20%。 

    造成这种卡脖子窘境的,既有上游材料厂商技术和产品本身的问题,也有产业链上下

游衔接整合不够的问题。在 2020 年的全国“两会”上,身为人大代表的 TCL 创始人李东

生就直言,我国新型显示产业存在关键材料和核心装备领域投入分散、科研与产业脱节、

材料和装备等研发成果难以产业化的问题。 

   “由于显示材料与装备研发周期长,加之从研发到应用 缺乏关键的中试环节,新材料

及新装备在下游面板厂商的导入风险极高,一旦出现失误将使厂商出现重大损失,因而常

常出现国产材料与装备‘不敢用’的问题。”李东生曾谈到。 

    换句话说,在显示产业上游,国内的企业和科研机构有 不少好的技术和成果,也在持

续创新,但中游的面板厂商常常不敢用,因为这些技术和成果甚至从立项开始就没有充分

考虑到企业的实际需求,也缺乏从实验室,到生产线,再到 市场的转换过程。 

    也正是基于这种现状,“国家新型显示技术创新中心”的建立,解决的不仅是技术创

新本身的问题,也意在进一步整合产业链上下游资源,促使中国的新型显示产业更好地发

挥出协同效应。